当前位置:首页> 民族宗教
文山:整合资源树品牌 非遗焕发新活力
发布时间:2024-08-30     来源:文山州委统战部 阅读次数:2159

近年来,文山州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充分整合文山州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遗产资源,依托全州610项各级非遗保护项目,树立品牌,不断推进非遗文化融入各方面发展,焕发非遗独特魅力。

1495432919.jpg

一、深挖细磨创精品,非遗文化“走出去”

文山立足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围绕精品创作、品牌打造,在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挖掘传承保护和转化利用上下功夫。打造民族文化精品工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坡芽歌书》,在中央民族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支持下,《中国富宁壮族坡芽歌书》被列入国家“985工程”少数民族古籍、少数民族古文字系列丛书,并荣获“中国最美的书”称号。“坡芽歌书合唱团”先后在清华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央民族大学进行专场演出,远赴俄罗斯索契参加世界第九届合唱比赛勇夺金牌,到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中国文化活动中心和马耳他首都瓦莱塔中国文化活动中心举办的“丝绸之路文化行—爱的密码与中国当代女性艺术世界巡展”上进行表演;受邀赴京参加国家大剧院2023八月合唱节,向国内外观众及业界专家学者展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坡芽情歌”的独特魅力,点击率超亿次,受到清华大学教授赵丽明、北京音乐家协会副主席赵金波等专业人士的一致肯定,也吸引了一批如李兰芝一样追随坡芽歌书合唱团十年之久的“粉丝”。唱响坡芽情歌,就是唱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音符,深化对外交流,用坡芽情歌讲好中国故事。

955339320.jpg

二、非遗搭桥促交流,寻根觅源引进来

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切入点、以非遗为载体,不断深化与港澳台海外同胞的交往交流。2023年举办的“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云南文山营,来自德国慕尼黑的20名华裔青少年通过研学的方式在文山州开启“寻根之旅”,通过探寻文山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寻根觅源”,到砚山县江那镇学习制作窑上土陶,走进丘北县八道哨乡阿诺村为白族花神傩面具上色,深入文山市参加花饭节感受壮家花米饭特色,让华裔青少年感受文山民族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历史文化,领略文山的风土人情和独特魅力,进一步提高华裔青少年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情,增进华裔青少年对祖(籍)国的了解以及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承接开展“红土地 两岸情”活动,带领台湾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交流团感受“坡芽歌书”魅力、体验壮族花糯饭制作、体验非遗技艺纺织壮锦和手巾舞等少数民族文化,架起民心相通、民族团结的桥梁,进一步强化两岸民族文化交流。

531634549.jpg

三、传承非遗促融合,互嵌共享齐发展

文山州融合民族文化,助力非遗文化传承。近年来,依托国家级非遗项目“彝族葫芦笙舞”和“女子太阳山祭祀”举办了“文山壮族、彝族铜鼓舞”暨开芦笙文化传承展演活动和女子太阳节活动等中国传统节日、民族节庆和文化旅游系列活动600余场次,彰显了非遗资源的文化价值及经济价值。每次活动既是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非遗文化的民族团结大舞台,是各民族共同参与、共同欢庆、交往交流交融的民族团结盛会,也是各民族商贸往来、投资兴业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流互鉴、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各民族群众在这里赏歌舞、品美食、话家常、话发展,在其乐融融、欢声笑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559519339.jpg

四、文旅融合显魅力,非遗焕发新活力

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景区、进酒店、进民宿,实现了非遗向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的直接转化,推动了文旅融合的深入发展。建立非遗项目与旅游企业的“信息名录”清单。通过召开座谈会、洽谈会等形式,非遗传承人与景区、酒店、民宿等企业负责人达成了多项合作意向。目前,已有53个非遗项目与34个景区、11家酒店、3家民宿建立了合作关系。非遗元素被巧妙地融入酒店装饰和服务中,客房布置上运用了传统手工艺制作的装饰品,餐饮服务中引入了地方特色非遗美食,让各族群众在享受高品质服务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民宿业主也在民宿设计和服务中,融入了非遗文化元素,为游客提供了更加独特的住宿体验。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和组织活动,让非遗文化在旅游领域焕发新光彩,为各族群众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非遗”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