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民族宗教
进城上学的山瑶孩子 在大爱沐浴下成长——让我们一起见证首届山瑶民族班进一小之初的学习生活
发布时间:2017-08-09     来源:文山州委统战部 阅读次数:3487

编者按:2009首届进城学习的50名山瑶五年级学生,到2017年6月,有20人参加高考,有19人考上了大学录取分数线,这是富宁瑶族山瑶支系历史以来开天辟地的大喜事,创下了富宁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山瑶学子高考录取的最高记录,实现了山瑶学子集体上大学的梦想。让我们一起回归2009年首届山瑶民族班学生的学习生活情景,感受一路上党委政府以及各届人士“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的爱心呵护和真情付出。

想起山瑶,总会联想起那些光秃秃的喀斯特石山,以及镶嵌在石头旮旯里歪歪斜斜的杈杈房或茅草房,想起那常年生活靠喝雨水吃玉米稀饭的人们。由于山瑶群众所处环境恶劣,生产生活相对落后于其他民族,大部分人尚未解决温饱,同时因老人的思想观念落后和经济条件限制,使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渴望走出大山的梦想成为泡影。

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下,在富宁县城第一小学创办山瑶民族班,终于有50名山瑶孩子顺利走出了大山,走进县城接受良好教育。在社会各届人士温暖的关怀和学校老师精心辅导下,一个学期来,他们在县城快乐地学习生活,慢慢地茁壮成长。

为从根本上提高瑶族支系山瑶人口素质,富宁县委、县政府于20099 1日,在县一小开办一个五年级山瑶民族班,让来自归朝镇30名、洞波乡20名的山瑶学生告别了走读,告别了农村学校,在县城接受全县最好的教育。

去龙门上学要走四个小时,自己在学校煮饭吃,来自归朝镇龙门村委会内屋村小组的黄金勇同学说,龙门小学办学条件差,还是县一小这个地方好啊。本着长大后当记者的念头,黄金勇在学习上十分认真,课堂上频频举手提问和回答老师的提问,他自从进城上学后,成绩一路攀升。在交谈中得知,他们在这里快乐地学习生活。

我家住在山顶上,每天要走两个小时去龙门上学,回忆当初走读的岁月,现年12岁的韦荣光一脸幸福。他说,从一年级到四年级,都是走读上学,每天他起得很早,夏天时五点多钟起床,冬天6点钟起床,自己动手煮饭,吃好早点后,包上中午饭,就开始走路去上学了。因路途远,山路十分难走,特别是冬天天亮得慢,看不清路,经常迟到。中午就在学校吃从家带去的冷饭一个学期跑烂几双鞋子,韦荣光说,放学回到家后,还得帮父母挑水、煮饭等,没有时间看书。目前,下课之后,玩的时间多了,他觉得在县城上学很快乐。

50名学生当中,走读上学占多数。过去他们全部是在农村完小上学,由于农村师资不足,这些孩子的成绩普遍不理想。我教书五年多了,没有遇到过像这个班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回忆刚接触山瑶班的语文教师宋传江心有余悸。校办主任梁廷兵惊呼,20年来县一小没有这么差的一个班。班主任何其峄说,刚来的时候,许多同学不会讲汉话,他只能用瑶语与学生交流,78名学生连20以内的加减法都不会算,有5名同学背不得乘法口诀。作为五年级学生,并且是从归朝镇和洞波乡的所有五年级山瑶孩子当中,精心调选出来的品学兼优学生,可有些孩子连20以内的加减法都没有掌握,可以想象作为任课教师有多累?许多孩子因为语文基础差,对运用题一窍不通,他们找不到等量关系,不知如何解题。

9月中旬,在上了一个单元课程后,何其峄老师进行一次数学测试,结果全班只有5名学生及格。针对数学差的问题,何其峄老师采取因材施教的办法,下苦功夫分类加强指导。由于孩子们能吃苦耐劳,好学上进,刻苦努力,这学期以来,学习成绩不断进步。10月中旬进行第二次测验,有10名学生及格。11月进行第三次测验,有18名学生及格,总成绩大幅度提高。梁廷兵说,照这样的速度,到6年级第一学期末,山瑶班的成绩将有望赶上普通班。由于山瑶学生学习基础差,同时为了方便管理,学校领导和一百余名教职工,轮流给山瑶班上晚自习,辅导他们功课和培养兴趣爱好。晚自习的内容不限,由值日教师决定,有的组织看电影、有的讲故事、有的教音乐、有的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有的辅导学生做作业等等,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营造良好氛围。

20091225日下午,我们到山瑶班听了一堂课。目前课程已经上完了,正在进行复习之中。宋传江老师叫同学们打开《开国大典》一文,同学们高声地朗读着。听着同学们的朗朗读书声,有一种要流泪的冲动感觉,孩子们远离贫穷困苦的大山,能在县城里学习生活,真幸福啊。课文朗读结束后,宋传江老师对知识要点一一进行提问,同学们踊跃举手回答问题。他们对老师所讲的内容,基本能掌握了。

山瑶班50名学生,全部实行免费上学,并且一日三餐费用全包。统一发给被子、校服、鞋子以及学习生活用具。生活上,学校聘请三位工勤人员为他们服务。到目前为止已投入137000余元购置了床架、行李、日用品、沐浴设施、衣服、鞋子、课桌椅,交纳保险费和支付生活费等。教育部门积极向社会各界人士和全体教职工发出倡议,县委机关、县政府办等单位干部职工为山瑶民族班学生捐款。办班以来共收到捐款5万余元,解决学习用具和冬服等问题。目前,伙食方面,每餐有一肉一菜一汤。

时年11岁的谭富友(来自龙门村龙秋组)同学说,过去在龙门上学时天天只得吃洋芋或白菜,一个星期最多得吃一次肉,在家里逢年过节才吃上大米饭,目前在这里餐餐有肉吃,他认为生活很好。同学们均认为在这里学习和生活十分开心,学习没有后顾之忧。

县委、县政府领导经常到山瑶班了解情况,有问题时及时研究解决。学校挑选责任心强、富有爱心的教师担任宿舍管理员,与学生同吃同住,精心的呵护,使山瑶班的同学生活无忧。由于封闭式管理大大缩小了学生的生活圈子,担心枯燥的学习会让他们产生厌倦的心理,他们毕竟是孩子,需要放松,需要快乐。为此,县一小购置了很多音体美器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培养,使他们在活动中找到自信。在生活和学习上,关心他们的衣、食、住,每天都找部分学生进行谈话,询问他们每天的基本情况;天冷了提醒他们注意保暖,及时添衣;同时也注重培养他们的自主自立的能力,尽量提供条件让他们自己学会怎样解决问题,或者在互相帮助的情况下解决问题;还经常利用班会时间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让他们学会宽容,学会自立,学会科学地安排学习、休息和活动时间,适应集体环境的生活。校长贺国致说,山瑶学生全天候在校,学习时间充裕,情绪稳定,学习氛围浓郁。他们学习不断在进步,进步最快的有潘福亮、黄钟等几位同学。

走进他们的宿舍,清一色的被子折得整整齐齐,地板上没有垃圾,洗漱工具摆放如一条直线。自办班以来,学校始终把培养山瑶学生良好习惯作为宗旨,注重习惯养成教育、生存能力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谐共处教育、学法指导、日常礼仪、安全常识、自我救护、环境保护等活动,扩大学生视野,丰富学生校园生活,提高了学生整体素质。开展了文明行动在校园系列教育活动,教育学生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平时,班主任、任课教师及宿舍生活指导教师全面的指导、督促,全方位、人文化、人性化、人情化的管理,可塑性强的山瑶学生养成了良好行为。

同学们的良好文明生活习惯已经养成了,何其峄老师面带喜色,他们刚来的时候,随手丢垃圾、吐口水,见到老师也不会主动问好,大多数同学上课时不会主动提问和回答问题等,经老师教育引导,目前他们的文明礼貌大有提升,每见到老师都会行礼和主动问好,课堂上,爱提问的学生渐渐多了起来。一个学期快过去了,同学们目前已经能使用普通话与老师交流。

山瑶班学生课余生活基本以自主活动为主。他们课余时间充足,使有学校室内外训练场地和电脑、图书、文体娱乐器材机会多,训练机会多,教师专业辅导次数足,同学交流切磋技艺方便。所有这些都为发展山瑶学生兴趣、爱好、特长,提高全面素质创造了一般农村家庭走读生不易具备的优越条件。山瑶学生基本以独立生活为主。这些学生童年就离开家庭,离开父母,相对独立的寄宿生活,这与其说是向孩子传统成长环境提出挑战,不如说是治疗他们娇惯任性、自私、不合群、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意志品质脆弱等毛病的一剂良方。保管财物、统筹开支、刷碗倒水、洗衣叠被、抹桌扫地、拖地板以及看病服药等,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的困难自己克服,是一种生活压力,更是一种生活的锻炼。在这样相对独立的生活环境中成长的寄宿生与在家庭温室呵护成长的走读生相比,自主、自立、自强、自理、自律的能力更强。目前,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提高,个人卫生保持方面也做得越来越好。我们在家饮水困难,一年四季很难洗上1次澡的,现在好了,下课后想什么时候洗澡都行。山瑶学生虽然衣着朴实,但他们的脸、手、头发干净,着衣整洁。

何其峄老师介绍,班上有几位女生还会唱山瑶山歌。后来,他们组建了一个山瑶班文艺队,队员有8名学生组成。在男生宿舍里,2名男生给我们表演了快板。那有板有眼的表演,让人看着舒心,听着倍受感动。学校老师将全县对山瑶同胞的扶持发展所做的工作,编成了快板,组织山瑶班文艺队表演宣传的同时,更是对他们自身进行教育。学校开展的舞蹈、书法、绘画、科技制作、鼓乐、球类等22个兴趣小组,都鼓励和引导山瑶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参加活动。每天坚持上早操,让他们每天室外锻炼1.5小时,让学生玩得开心,通过课外活动,充分让学生去展示自己的个性特长,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

在县一小这个大家庭里,山瑶班的学生无疑是被精心呵护的对像。无论是教职工还是普通班的学生,都对山瑶同学十分友好。学校领导为让山瑶学生融入大家庭生活中,缩小差距,提高综合素质,鼓励县城的学生与他们结对互助交流,周末带山瑶学生回家一起玩,给他们接受更多良好信息刺激,激发他们的上进精神。25日是西方国家最隆重的圣诞节,前一天,山瑶班的同学们都收到了普通班学生送来的圣诞礼物。王绍德同学有生以来第一次收到圣诞礼物,那是城里一名不知姓名的同学送他一个苹果,他一直舍不得吃,他对笔者说要留作纪念。谭富友同学说,城里面的同学对我们很好的,只是我们胆子小多,不敢与他们来往。他的话代表了许多同学的心声,如何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树立自信,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这将是值得深思和解决的问题。

我们想读到大学,山瑶学生异口同声。我们那里条件太苦了,全部是石头山,地不平,生活很苦,长大以后,我要接父母到富宁居住,憧憬未来的生活时,韦荣光同学信心满怀。我想当老师我想当医生”……同学们畅谈着理想。

结束语:如今,他们的梦想已成真,他们中有19人考上了大学录取分数线,这些即将进入大学深造的山瑶孩子,为了表达他们对党的一片恩情的诚挚谢意,特地致信县委、县政府表达他们的谢意和表示他们读好大学、学好本领、造福家乡的决心。这真是“桃李不言,下自成溪!教育扶贫,功在千秋”!我们期待着考上大学的山瑶学子们早日学成归来,期待着一代代山瑶孩子们前赴后继、继往开来,期待着山瑶群众的明天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