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统战时讯>县(市)统战部
砚山县:“两强化两突出” 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向纵深发展
发布时间:2021-06-10     来源: 阅读次数:3704

为弘扬“老山精神”和新时代“西畴精神”开展“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行动,砚山县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个主线,拉高标杆、争先进位,使“两强化两突出”成为强有力的抓手,不断巩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推动砚山县在全省、全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确保“十四五”期间把砚山建成“全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样板县”。

    一、坚持“两个强化”

    (一)强化阵地建设。在县民族文化中心综合体育馆设立文山州第一个县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基地”,现已完成主题教育基地85%的主体工程量,完成“砚山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基地”第一展区文稿审核工作。建成后,将依托主题教育基地对县、乡、村三级领导干部、党员干部和各族各界代表人士开展宣传教育,并作为砚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主阵地。

    (二)强化宣传教育。一是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重要论述,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以及中央、省、州党委关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方针政策纳入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纳入干部教育培训内容,拓宽宣传面,注重宣传实效,增强各族干部群众参与创建活动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县委理论中心组集中学习1次,开展专题培训2期722人次。

图片

    二、抓牢“两个突出”

    (一)突出“第一要务”,促进经济跨越发展。以砚山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发挥“农业综合示范园、良种科技示范园、三七科技示范园、高产蔬菜科技示范园、畜牧循环经济示范园”五大园区的产业优势,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增强发展后劲、增进民生福祉,找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结合点。

    以“一县一业”示范为引领,加快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推动大北农集团50万头生猪、乐牧公司5000头奶牛养殖等项目建设,松南、中康蔬菜基地和中康肉牛养殖基地被认定为云南“绿色食品牌”省级产业基地,蔬菜产业入选全省高原蔬菜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砚山荣获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预计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6%。用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西畴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文山州最大的工业项目—云南绿色铝创新产业园年产203万吨绿色铝从开工到投产仅用195天,创造了魏桥项目“砚山速度”。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70亿元。全力推进“旅游革命”,3个旅游项目创成国家3A级景区,全州首家综合性大型游乐园—砚山梦幻大世界建成运营。实施一批旅游开发、特色乡村、康体养生项目,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累计接待游客925.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0.3亿元。13家企业入驻现代物流园区,建成县、乡、村电商服务机构55个,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通过中期评估,阿里巴巴等平台成为网络销售新渠道,直播带货开辟“砚品出山”新路径。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及电子商务,全州首个海关“两仓”建成运营,成功入选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预计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85.8亿元,增长11%。以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后花园”“产业转移承接地”为目标,强化招商引资,实施国内合作项目44个,到位资金80.9亿元,招商引资名列全州第一。建成万亩以上蔬菜基地4个,带动8万户农户种植蔬菜70万亩,两个蔬菜品种入围全省“10大名菜”,两个蔬菜品牌被评为全省名牌农产品。先后荣获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农村创新创业园、“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全省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一县一业”示范县、最具影响力烟区。    

    (二)突出弘扬传承,促进文化繁荣兴盛。以民族传统节日活动和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为契机,构建民族文化交流平台,架起民族文化繁荣桥梁,使优秀的民族文化在“节中”、在“赛中”发扬光大、熠熠生辉。极大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各族人民同歌同舞、共融共乐,民族文化得以传承、民族自信得以提振,各民族尊重文化差异、包容文化多样、相互文化欣赏、发展文化产业。2019年,成功举办了“万人弦子舞”篝火晚会、“庆州庆非物质文化遗产”文艺展演、砚山非遗项目及民族美食推介展、“迎州庆·展风采”职工气排球赛、“福地七乡杯”钓鱼邀请赛、庆州庆“炫舞七乡情·巾帼展风采”广场舞、“迎州庆·促脱贫”旅游文化节摄影展、城区群众文艺展演、盘龙三村壮苗彝民俗活动等9项文化活动和体育比赛。2020年,在墨山广场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系列活动,并在全县11个乡(镇)举行了文化巡演22场次。

    积极抢救保护、传承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全县各民族间的情感交流。全县现有2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纳入省、州、县保护名录,其中:省级5项,有传承人11人;州级10项,有传承人15人;县级9项,有传承人63人。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及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四个: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刺绣技艺”法土龙村壮族传习所、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弦子舞”白石岩村彝族传习所、苗族文化传习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棒棒灯”者腊批洒壮族传习馆。在全县各级学校覆盖推广民族健身操。围绕“弘扬民族文化 延续中华文脉”主题,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选取具有砚山特色的6个非遗项目:彝族弦子舞、壮族棒棒灯舞、苗族芦笙舞、民族刺绣技艺、剪纸艺术、陶器制作技艺作为教学项目,由县群艺馆派出专家指导学校开展文化艺术活动。各民族学会与学校联合举办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教授党的民族政策、民族语言书写应用、民歌传承传唱等优秀民族文化内容。

    (来源:砚山县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