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民族宗教
云南网报道/富宁县:以“沉浸式”课堂绘就民族团结情
发布时间:2024-10-15     来源:云南网 阅读次数:4368

近年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坚持基层党建与民族团结协同发展,将边疆民族地区党员教育培训内容与民族团结进步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切实丰富教育培训的内容和方式,推动党员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入脑”更“入心”。

1989807527.jpg

积极挖掘盘活党员教育资源,依托党校教育主阵地、富宁革命纪念馆等县域红色资源,以及云南众木农林发展有限公司、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广场和各绿美乡村示范点等,建设教学、观摩、实践为一体的实践实训基地,切实打造出集党性教育、实践教育、观摩教育等为一体的“沉浸式”教学新“路标”。采取“党员提要求、组织有回应”的方式,按照“需要什么教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面向党组织书记、村(社区)干部、党务工作者、入党积极分子等群体,围绕能力本领提升等主题,通过专题式、案例式、讨论式等形式举办各类培训班16期1759人次,开展第三轮“万名党员进党校”48期培训14392人次。

764564423.jpg

针对部分地区党员文化程度不高、学习不集中的问题,坚持线上和线下同步发力,以实现农村党员“随时学”“随地学”为目标,扎实打造送学课堂。线上运用“富宁先锋”等平台,及时将重点学习篇目推送到每名党员手上,线下探索“双语送学”新模式,以乡贤能人、退休干部、“两代表一委员”为送学“主力军”,开展双语送学活动30余次,覆盖160余名农村党员。同时,发挥党员领学促学作用,邀请有经验技术、致富方法的“土专家”“田秀才”“农村党员实训户”,围绕种植养殖技术、病虫防疫等方面开展“微分享”活动,现身讲述自己在示范带头、增收致富等方面的实际经验和切身感受,让党员教育接地气、见成效。目前,已围绕中药材种植、育秧插秧、甘蔗种植、常用农机维修等方面,在全县开课60余场次,覆盖党员群众3000余人次。

为实现党的声音“无障碍”传递、致富信息“无缝隙”对接,整合县乡村三级教育资源,组建“国门党校”师资队伍,先后选聘40余名政治立场坚定、理论素养较高的党员领导干部、乡村干部、党校教师组成宣讲团,扎实开展边疆民族地区普通话推广普及和党员教育工作。通过召开群众会、院坝会、主题班会、书籍阅读和规范汉字书写现场比赛等形式,开展普通话推广30余次,覆盖少数民族群众5000余人。此外,联合边防连队、边境派出所开展丰富多彩的国防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训,通过边境大讲堂、故事党课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大白话”,用“小故事”来讲“大道理”,推动党的精神下基层、到田间、入农户、进头脑。

659130876.jpg

同时,为推动党员教育与民族文化有机融合,抓住当地民族同志能歌善舞的特点,编排壮剧《换酒牛》《壮剧新唱》《阿寿还乡》、新编大型壮剧《螺蛳姑娘》(第三版),出版《富宁壮族传统山歌系列丛书》,创作情景剧《山峦》,创作廉洁文化快板《讲文明·树新风·扬正气》、小品《一出好戏》等新剧,切实用群众喜欢的歌曲、排群众喜欢的舞蹈、编群众喜欢的剧目,将党的好声音、好政策“唱出来、演出来、画出来、展出来”,使党员教育更加通俗易懂、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