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民族宗教
开发花倮葫芦笙舞 彰显民族特色教育——民盟文山州委“烛光行动”协助西畴县开发花倮葫芦笙舞侧记
发布时间:2017-12-11     来源:文山州委统战部 阅读次数:4492

2017121日至3日,西畴县举办彝族葫芦笙舞《民族大课间》编排技法培训班,全县中小学音乐舞蹈教师50余人集中参加培训,此次培训是民盟文山州委烛光行动协助西畴县开发花倮葫芦笙舞的主要内容,力争通过培训,把编排的彝族支系——花倮人的葫芦笙舞推广至全县中小学,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本土特色民族民间文化,达到非遗传承与推广最大化。培训邀请大课间创作人——昆明市艺术学校副校长、中国艺术家研究院特长生考级委员会云南考区副主任、云南省职业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云南省教育厅民族团结教育委员会专家、舞蹈高级教师王金琨老师进行授课,西畴县政府副县长李万忠、政协副主席王华、文广体旅局局长苏文林参加开班仪式,民盟文山州委专职副主委丁茜、副处级公务员余永和烛光行动志愿者、大课间作曲陈秀红老师到会指导。

两年前,民盟文山州委到西畴县鸡街乡曼竜村小组,对彝族支系——花倮人的葫芦笙舞保护与开发情况进行调研,发现:花倮葫芦笙舞是一种古老的彝族民间舞蹈,以躯体“S”形前后曲动的典型舞姿而独树一帜,其动作主要表现种棉、收棉、纺棉、织布等生产劳动的情景,保留了古代滇人原始舞蹈的神韵和遗风,1987年,世界著名舞蹈家、中国舞蹈家协会原主席戴爱莲女士到此地考察时,把花倮人的葫芦笙舞誉为东方迪斯科。花倮葫芦笙舞于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调研后,民盟文山州委与西畴县文广体旅局、教育局联系沟通,达成为充分挖掘这一极具特色的民族非遗舞蹈,将其与本土教育资源相结合,在紧抓教学质量这一中心工作的同时,发展学校的民族特色教育,将葫芦笙舞开发成中小学大课间在全县推广的意向协议。20165月至11月,民盟文山州委与陈秀红老师、王金琨老师多次到西畴县鸡街乡曼竜村小组进行采风,以葫芦笙舞为基础,从中精选了部分益于学生身心健康、适合大课间活动的动作和片段,经过一年的努力,完成作曲、舞蹈编排、专家论证等工作,编排成彝族葫芦笙舞《民族大课间》。自此次培训开始进入全县中小学教师培训阶段,力争明年在西畴县各中小学校全面开展民族大课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