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统战时讯>县(市)统战部>麻栗坡县
麻栗坡县“六个围绕”扎实推进争创全国边疆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建设
发布时间:2018-09-03     来源:文山州委统战部 阅读次数:4940

近年来,为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麻栗坡县紧紧围绕“民生持续改善、发展动力增强、民族教育促进、民族文化繁荣、民族团结创建、民族事务治理”六个方面不断打牢民族团结发展基础,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扎实推进争创全国边疆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建设。

一是围绕民生改善抓争创。争创工作开展以来,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目标任务,深入开展沿边三年行动计划,突出重点,常抓不懈,做实做细,让争创工作成为各族群众共同的事业,成为全县各族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整合资金12.2亿元实施整乡推进、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等项目49个,改造“4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1800户,有效解决7200人住房安全问题,并且实施一事一议、以工代赈、兴边富民等农村基础设施项目90个,硬化进村道路和村内道路21公里,有效解决1万余人出行难问题;在全县范围内免费开展16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40元,为全体居民建立健康档案电子档246740份,覆盖率达88.41%。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下金厂、猛硐等5所敬老院投入运营,有效解决76名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问题使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是围绕发展动力抓争创。在推进争创过程中,始终坚持“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决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的承诺,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不断打牢民族团结进步的物质基础。目前已发展烤烟、咖啡、辣椒、中草药等农特产业10万亩,水产养殖1.3万亩,培育规模养殖场(户)35个,重点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23个、农业龙头企业19家;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五小水利”等工程1625件,建成人畜饮水管道214千米,有效解决2.5万人4300头(匹)大牲畜饮水安全问题。

是围绕民族教育抓争创坚持民族教育优先发展积极开展双语教育,共同提高各族群众科学文化素质。投入资金6.9亿元,实施全面薄改、教育信息化、营养改善计划、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免学费补助等工程,改扩建校舍16.9万平方米,惠及师生4.9余万人(次)落实国家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及时拨付各类教育专项资金9232.28万元,其中助学金2164万元,受益学生6300余人次。在部分少数民族聚集的学校,新设了少数民族教师岗位(苗语岗位和瑶语岗位),有特殊专业的10名少数民族教师步入教师队伍行列。通过加强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促进教育公平发展,打牢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进步的根基。

是围绕民族文化争创为传承和保护好铜鼓舞、吹枪、彝族服饰等项目的工作,成功举办铜鼓舞、苗族芦笙、彝族服饰、吹枪、射弩等培训班共35期,培养2000余人次。定期参加上级举办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各类体育竞技项目在国家和省、州赛事上获80金81银75铜佳绩,同时在基层一线开展了30场少数民族文艺汇演提升各族群众生活幸福指数,增进各族群众相互了解、尊重、信任和学习等方面的作用,实现各民族文化共同繁荣发展。 

围绕民族团结抓争创始终遵循“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旨,全县广泛开“面对面·血肉情、手拉手·兄弟情、心连心·鱼水情、肩并肩·爱国情”和“学人民、爱人民、为人民”等主题活动,大力宣传“民族模范进单位”的成功做法好经验,目前有75个单位被评为“民族团结模范进步创建先进集体”、137人被评为模范个人。充分利用电视、会议、标语、微信、QQ,花灯歌舞等载体,实现文字、图片、视频全媒体宣传,初步形成了人人知晓民族团结政策、人人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人人争做民族团结模范的社会氛围。

是围绕民族事务争创利用春节期间和开展“三月法制宣传月”“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月”活动的机会,围绕中宣部、国家民委制定的《党的民族政策宣传教育提纲》,采取发放宣传资料、设置民族团结进步展版和设立咨询点等多种形式,先后组织20余人次在县城和各乡镇开展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完成了《麻栗坡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调研报告《麻栗坡县基督教调研报告2个专题调研报告,为上级做好麻栗坡边境民族宗教工作提供决策参考。在全县137所中小学校开设民族政策和民族常识教育课,使“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和民族团结优良传统扎根于青少年学生心中。同时向各级报刊、网站、电台投送新闻稿件和图片,被中国民族宗教网、《文山日报和》和《文山民族》采用26篇(幅),着力宣传我县民族宗教工作、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沿边三年行动计划取得的成效和经验。成立壮、苗、瑶、彝四个民族学,为进一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各少数民族广大群众传达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及县委的决策精神,推动各民族群众致富脱贫将发挥社会新型组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